本网讯 “我们是从狸桥赶来的,每年都来,这是第三届了,每年的民俗演出,都不一样,各具特色。孩子们喜欢看,我也喜欢。”2月4日,在宣城市北门老街演出现场,来自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的杨女士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一个是她的女儿,一个是她的侄子,她对记者笑着说完忙着拍视频去了,说是要给没来现场的亲朋好友看。

宣城市北门老街位于核心城区,曾经是宣城水运码头的集散地、最繁华的闹市,现在是历史文化老街、热闹的商业街区。这里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有原址保护的丰乐桥、三眼井,移址复建的桃源桥、别士桥等老建筑,也有宣城第一家网红夜市街区,是集餐饮、美食、文化、商业等为一体的富有老街特色的文化商业圈。

1月24日下午,宣城市第三届春节民俗文化季系列活动在第三中学启动。有宣州区双龙舞、传统舞狮;郎溪县龙村湾龙灯、小马灯、姚村云舞;广德市汪村舞狮、火狮灯、横冲旱船、苏觉龙灯;宁国市的畲族婚嫁、胡乐鱼灯;泾县蔡村滚龙;绩溪县板龙舞、火狮舞;旌德县跑五兽、跑竹马、嬉鱼灯等。

据了解,今年宣城市第三届春节民俗文化季的主题是“民俗里的年味宣城”。第一阶段是1月22日-24日(即腊月二十三至腊月二十五)。期间每日下午2:30-3:30送春联,晚上6:30-7:30开展民俗巡演。第二阶段是2月1日-12日(即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期间每日晚上6:30-7:30交替举行民俗巡演和舞台演艺,正月十五晚既有民俗巡演,又有舞台演艺。开幕式上,来自宣城各个县市区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节目相继展现在观众面前。

演出中,来自广德市杨滩镇横冲的旱船,现场编词演唱,让人耳目一新,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来自泾县蔡村镇滚龙,舞出了幸福生活。据介绍,蔡村镇滚龙是当地一个传承已久的民俗文化,起源于明末清初,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68米长,需要130多名表演者同时参与。

看!蔡村镇滚龙正向我们“舞”来,舞龙者身着盛装,舞着龙灯表演龙调水、龙盘仓、龙扫堂等,气势恢宏、锣鼓喧天。舞出了民族自信、舞来了新春的祝福!(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陈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