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县区 > 正文
从900元到60万元的致富“菇”事
2025-03-14 11:15:19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郭瑞 赵宇 武艳   责任编辑:叶静

花菇,作为香菇中的珍品,以其朵大菇厚、味香质纯的特性,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北照村的花菇基地近日迎来丰收季,这个曾因技术瓶颈险些折戟的特色产业,如今靠着驻村工作队的“破局三部曲”,不仅实现年产60万元的集体经济突破,更让每朵菌盖上的裂纹都绽放出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

午后三点的暖阳穿透大棚薄膜,北照村驻村第一书记徐萌正在花菇大棚内察看长势。棚内,2万袋菌棒整齐列队,菇伞上爆出的菊花状裂纹,正是成就每斤38元身价的品质勋章。

“我们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就是这种花纹既漂亮,品相又好的花菇,一个能卖20元左右。”徐萌说。

时间回溯至2022年,北照村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的县域结对帮扶,获得专项帮扶资金22.5万元,村里经过调研决定发展花菇种植,但技术盲区让首轮试种遭遇滑铁卢。“由于不懂技术,建的大棚规格不行,当时出菇率和品相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第一年,我们勉强够本,核算下来,只赚了900元。”北照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莅盛说。

这900元的微薄收益,并没有浇灭村里发展花菇产业的热情。驻村工作队迅速开启“双轨攻坚”模式:一方面对棚体进行气密性改造,引入物联网温控系统精准调控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另一方面,聘请农业专家驻点指导,将传统种植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手册,确保每一个种植环节都有章可循。

攻克技术难题后,驻村工作队又在销售渠道上发力,推出“三斤装鲜菇+送货上门”的营销策略,成功打开了阜阳本地市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北照村的花菇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2024年10月下旬,我们有幸去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脱贫地区优质粮油展,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也打通了我们的市场渠道,当时有南方的食品加工商,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当时他们的订单拿的就是我们小菇生产的第二茬和第三茬。”徐萌回忆道。

如今,北照村的花菇种植经过三年的摸索,已发展到21个种植大棚、年产2万袋菌棒,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多万元。对于未来,驻村工作队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成立花菇种植社,按照20%的收益分红,带动群众参与进来。目前有花菇酱、月饼、粽子等产品,来提升花菇的价值。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让这个产业稳固下来,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闪光点。”徐萌说。

从900元到60万元的跨越,北照村用三年时间解码了产业振兴的“菌棒方程式”。当科技赋能遇上渠道革新,当单点突破转向全链发展,北照村每一朵破土而出的花菇,都成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实践样本,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蝶变。(郭瑞 赵宇 武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阜阳市 东区 北照村 900元 60万元 致富

上一篇:广德“三强化”扎实推进版权保护
下一篇: 祁门: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