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社区 > 正文
芜湖缸窑村打造乡村振兴实践样本
2025-03-13 10:11:18   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崔勇 全冰 骆正尧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陈洁 张传兵   责任编辑:叶静

近年来,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缸窑村工作队团结带领村“两委”成员认真践行“两山”理论,通过模式创新、科技赋能、机制改革等举措,大力发展白玉枇杷、虾稻米、小龙虾等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全村共同富裕。

村企抱团,创新增收模式

通过走访调研,工作队发现缸窑村枇杷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该村的艺农、燕山等多个村组都有村民零星种植,用于补贴日常家用。如何将小小枇杷做成大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工作队积极探索破题思路。基于当地的枇杷果小,经济价值不高,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决定引进优质品种白玉枇杷。相比较于本地品种,白玉枇杷果肉洁白,平均厚8.5毫米,肉质细腻、易溶解、果汁较多,风味清香甜润、质感上佳,可食率为70.6%,可溶性固形物为13.3%。白玉枇杷的果肉酷似无暇白玉,色泽晶莹、肉厚多汁、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汁多核少,很受市场青睐。

村企抱团,推动产业向“阳”而生,工作队和村“两委”在产业发展上敢于创新。为此,缸窑村与繁昌众昌生态蔬果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种植白玉枇杷产业项目,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持股51%。引进种植白玉枇杷300亩,同时套种冬桃100亩、青梅100亩,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截至2025年3月,缸窑村枇杷果树种植已达1000余亩。

为高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经过多方征询,缸窑村还在白玉枇杷林套种100亩小香薯,2024年亩产值达到1万多元,当年实现收益15万多元。2024年9月,缸窑村再为林下经济新添一位“生力军”,引进“藏红花”落户枇杷产业园。

除枇杷产业外,缸窑村依托在繁昌率先成立的村经济合作社,与同福公司、种植大户联合成立芜湖繁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稻虾共生”产业。按照“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生态稻虾共养循环农业模式建设,采用沟田稻虾共养模式,推广“稻+虾”高效综合种养管理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和小龙虾。

目前,1270亩虾稻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龙虾供不应求,虾稻米不但环保,而且畅销。据统计,2024年,基地仅水稻一项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是推动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驻村工作队帮扶缸窑村攻克枇杷防冻关键技术,积极发展设施枇杷,强化标准,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传统露天种植易受低温冻害和“倒春寒”影响,产量与品质波动大。2025年,缸窑村投入100多万建设日光大棚,将枇杷果树“请进”温室。通过搭建智能温控大棚、引入滴灌系统,实现花期防霜、果期避雨、精准控温。与此同时,重点围绕现代标准果园建设,推进枇杷技术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发展。

为解决枇杷鲜果的保鲜问题,2024年8月份,缸窑村投资67.6万元建成冷链保鲜仓储设施。该设施建成面积200平方米、总容量630立方米,拥有2个冷冻库、4个冷藏库。该设施除为本村种植的白玉枇杷、小香薯、虾稻米提供保鲜需求,还可为当地农户提供蔬菜、水果、禽、蛋等农产品保鲜服务。这为该村的海量农副产品扬帆远行又加上了一份保险。

有了先进的冷链专用设备,“生产+仓储+销售”的经营模式成为可能。粗略计算,仅冷链专用设备这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的收入。

借梯登高,缸窑村还与域外大型农企合作,代加工生产枇杷膏,不断延伸枇杷产业链条。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资源和项目开发、技术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通过举办枇杷节、参加农展会等形式,积极宣传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农产品,提高缸窑各类农特产品的知名度。

与此同步,驻村工作队集聚各类资源,加强科技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创新“虾+稻+N”立体共作模式,持续以科技力量赋能虾稻产业发展。共开展科技培训20余场,培训村民5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帮助解决技术问题100多个,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60多项。

机制改革,破解共富密码

枇杷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强劲的辐射带动力。驻村工作队帮扶指导缸窑村顺势利导,联动能人大户加盟。村经济合作社与村区域内众昌蔬果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购销保护价协议,与种植大户及农户签订了农产品代销合同,以“农产代销”方式畅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2024年,缸窑村又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推动农户自行种植白玉枇杷,发展“田园和庭院”经济,鼓励农户认种白玉枇杷。

对于土地资源条件好、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信用村建设评定等级高、有责任心且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户,该村安排每户种植白玉枇杷20棵左右,每棵按苗木半价出资购买。对于特困群体户,包括监测户、五保户、低保户和困难户等,免费提供白玉枇杷苗,结合家庭土地资源实际情况安排种植白玉枇杷10至20棵。

在生产管理上,农户自行经营生产管理,村股份经济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在销售方面,村股份经济合作按市场价统一收购。栽种后,白玉枇杷果树产权归农户所有。

驻村工作队还指导该村建立激励机制,农户栽种一年后,根据果苗成活情况进行现场验收,按成活的果苗数每棵给予奖励20元。目前已有140多户参与白玉枇杷种植业,并实现低保户、防返贫监测户等相对困难群体全覆盖发展枇杷产业。

白玉枇杷、虾稻米产业不仅是缸窑村的亮点产业,让全体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尤其是白玉枇杷更是繁阳镇、繁昌区乃至市、省的“金名片”。经过精心的引进和培育,白玉枇杷鲜果每市斤能卖到25元,一类品每市斤能卖到80多元,每亩产值高达2万元。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小金果”。

据悉,几年前,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仅有几万元。2024年,缸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飙升至238万元,2024年为村民分红65万元。目前,缸窑村围绕白玉枇杷、虾稻米产业,已拥有17个农业种养业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500多人。仅白玉枇杷,就推广种植1000多亩,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在白玉枇杷基地,就实现200余村民就近就业,用工高峰期村民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崔勇 全冰 骆正尧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陈洁 张传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芜湖 缸窑村 打造 乡村 振兴 实践 样本

上一篇:广德市升平街道织密消防安全网
下一篇:添绿意 美家园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