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主流经济门户
投稿地址:ahjjb2006@163.com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省内 > 正文
【基层治理进行时】礼让之间天地宽
2025-02-16 08:53:38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作者:   责任编辑:路璐

 安徽桐城六尺窄巷张吴礼让的故事,流传了300多年,成为佳话。如今温良恭俭让已深深融进了江淮儿女的血脉和基因,“知进退 和为贵”的礼让文化浸润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党总支书记 张耘:你讲那个空调在哪里?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居民 吴演初:张书记,我指给你看,就五楼那个空调,他开(空调)滴水,滴到我三楼的雨棚子上面,一下子声音特别大,中午吵得中午没办法午睡,晚上吵得晚上睡不着觉。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居民 李安龙:是不是你那个阳台(雨棚子)伸长了,(雨棚子)是违章建筑吧?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居民 吴演初:你就瞎讲的事,我怎么违章建筑呢?你看我们小区里80%人家都有雨棚子,怎么叫违章建筑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心里都有一道坎,在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看来,其实双方只不过为了争一口气。作为六尺巷典故主人公张英的第十二世孙,调解街坊邻里的矛盾纠纷,张耘自有一把“金钥匙”。带着矛盾双方走一走六尺巷,读一读老宰相张英的家书,通过耐心听取当事人诉求,借古喻今,张耘不仅疏通了双方心里憋着的一口气,也打开了矛盾缠绕的那把“锁”。

  张耘“让园”工作室调解现场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居民 吴演初:你要找人来搞(空调)的话,搞的话,钱我出都行,只要能把事情解决了。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居民 李安龙:哎呦!那我不可能要你出钱的,我们家的空调滴水,怎么要你出钱呢。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党总支书记 张耘:你干脆这样子,你们两人,一人出一半钱,一人出一半钱,你们看怎么样?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居民 李安龙:那我同意,那我同意。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党总支书记 张耘:那就最好,把这个小事情,把它解决掉。咱们握个手,你们俩握个手啊。

  桐城市六尺巷社区 党总支书记 张耘

  很多事不仅仅是法律能够办的,而且还要让人们心服口服,那怎么办呢?就要像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我们要用老祖宗的智慧,用礼让的密码打开心结。

  如今,在桐城,用劝说化解矛盾,用礼让解决纠纷,已经是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骨子里的基因。目前,桐城市设立覆盖基层单位的“六尺巷调解室”300多处,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品牌。

  桐城市委书记 章周中

  我们要把六尺巷这个典故蕴含的和谐礼让、亲仁善邻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运用于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格局。

  在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歙县溪头镇蓝田中心村,有一条叫蓝田米街的小巷,小巷名字的由来源于村民让路的一段佳话。位于原蓝田小学门前的一条村中主干道,由于道路狭窄,过往车辆和行人较多,经常发生刮擦而引发邻里纠纷。趁着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村两委打算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疾”。

  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溪头村 党总支副书记 叶泽登

  当时这三个农户房子在街上,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他们三农户开了一个板凳会,把我们村里老百姓的想法跟他们沟通,没想到他们这么支持。

  黄山市歙县溪头镇蓝田中心村 村民 汪顺仙

  村里修路是好事,我们三家都愿意让出来一米,路修宽了大家走路都方便。

  路宽了,心亮了,于是村民也把原来的学堂路更名为蓝田米街。

  黄山市歙县溪头镇蓝田中心村 村民 叶逸文

  古人都能“作退一步想”,主动让三尺,我们也应该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把路让出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行方案。春运期间,安徽作为连接中西部和长三角的交通枢纽,面临着大量过境交通流量,大年初六,沪陕高速的断面流量达到了1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200辆车通过。安徽交管部门果断采取“跨省优先”策略,将通行资源优先让给跨省主干道。

  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中心 主任 葛进军

  我们当天有将近80个道口进行管制,引导约810余万辆车辆分流绕行,优先保障约三分之二过境车辆顺畅通行,通过我们一系列的管控,没有引起长时间长距离的拥堵。

  陕西过境游客丁先生

  我是从上海回陕西老家过年,节后再返回上海工作,一路过来很顺畅,安徽的礼让,保障了我们顺畅通行,舒心过年,今后我们也把要这种礼让精神发扬光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江淮大地孕育出的六尺巷工作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上善若水”调解法等等,都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礼让睦邻、以和为贵善治基因基础上的基层治理创新,涵养着社会文明之风向善向上,多年来,安徽省中国好人上榜人数保持全国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力争今年实现全覆盖,通过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培育出时代新风新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晓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六尺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文化,蕴含着社会治理的巧思,它对于我们完善和丰富我们基层治理的制度、经验,对于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热词搜索:基层 治理 进行时 礼让 之间 天地

上一篇:合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赋能专精特新企业
下一篇:我省编译41部省政府规章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安徽省人民政府 | 安徽网信网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安徽省发改委 | 合肥市工信局 | 淮北市工信局 | 铜陵市工信局 | 芜湖市工信局 | 亳州市工信局 | 宿州市工信局 | 蚌埠市工信局 | 阜阳市工信局 | 淮南市工信局 | 滁州市工信局 | 六安市工信局 | 马鞍山市工信局 | 宣城市工信局 | 池州市工信局 | 安庆市工信局 | 黄山市工信局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人民网安徽频道 | 新华网安徽频道 | 中安在线 | 安徽网库 |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 | 安徽新闻网 | 合肥在线 |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 | 安徽网 | 合肥网 | 安青网 | 安徽先锋网 | 安徽农网 | 江淮新闻网 | 万家热线 |
“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举报专区